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與帶負電的核外電子構成,由於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和電子所帶的負電荷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原子不顯電性。一個正原子包含有一個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幹圍繞在原子核周圍帶負電的電子。(文章內容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
原子失去電子變成什麼
在原子中,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質子數等於核外電子數,所以原子不帶電。原子得失電子後會轉變成離子:原子得電子帶負電,稱為陰離子,原子失電子帶正電,稱為陽離子。離子就是帶電的原子或者原子團。
原子首先失去的是最外層電子。當電子進入軌道時遵循能量最低原理,但一旦電子全部進入軌道,那麼最外層電子的能量最大,所以最先失去最外層電子。
原子失去電子後化學性質改變嗎
當然毫無疑問的會改變的。原子的性質取決於原子的結構,主要與原子核外電子的排佈有密切的關系,尤其和最外層的電子有關
如:鈉原子最外層有一個電子,非常的活潑,很容易和氧化劑反應;但是失去一個電子之後就是鈉離子瞭,就非常的穩定瞭。
原子得失電子判斷
從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判斷:
1、當最外層電子數少於4個時,一般容易失去電子而變成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如:鈉原子的最外層隻有1個電子,很容易失去,變為鈉離子。
2、當最外層電子為4時,如碳族,既易失去最外層電子,又易得到電子,所以與別的原子以共價鍵化合。
3、當最外層電子數5-7個時,一般容易得到電子而變成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如:氯原子的最外電子層有7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結合一個電子變為氯離子。
4、當最外層電子為8時,如稀有氣體,已經達到穩定結構,不容易得電子也不容易失電子,幾乎不與別的元素化合。
原子和電子的介紹
指化學反應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分割。但在物理狀態中可以分割。原子由原子核和繞核運動的電子組成。原子構成一般物質的最小單位,稱為元素。已知的元素有118種。
電子客觀的說它就像是一個個保護層,在原子周圍遊動,不過更形象點就是一個個衛星!不同個數電子的原子也是不同的!